您现在的位置是:热搜聚焦网 > 情感

80年郑维山前去探望开国元帅,元帅得知后拒绝:我现在有脸见他吗

热搜聚焦网2025-04-04 21:59:38【情感】47人已围观

简介

前言著名革命老区河南新县是一片“红色之土”,这里孕育出了许世友,李德生,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,而在这些将军之中开国中将郑维山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,他为人果敢耿直,坚持真理。而1979年郑维山被调任安徽劳动近9

前言著名革命老区河南新县是一片“红色之土”,这里孕育出了许世友,李德生,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,而在这些将军之中开国中将郑维山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,他为人果敢耿直,坚持真理。而1979年郑维山被调任安徽劳动近9年时间,期间他给老首长徐向前写信,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暂时渡过难关。徐向前得知后立即向总政治部反映,但是却迟迟没有回应,为此,在1980年,徐向前病重之时,郑维山想要去探望,徐向前却脸色一变对秘书说:“不见了,我现在有脸见他吗?”那么,郑维山为何写信求助徐向前呢?徐向前又为何不肯见他呢?郑维山的一生究竟怎样传奇呢?朝鲜战场的传奇战将郑维山从小受父亲的影响,13岁参加童子军,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,只有15岁的郑维山带着70多名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,当了师长徐向前的传令兵,三年后,18岁的郑维山担起了红9军第27师政委的重担,他后来回忆说:“那时就是胆大,不怕死。”参加红军后,郑维山曾先后任排长,连指导员,团政委,师政委,1934年,不到20岁的郑维山任红30军88师政委。该师由全军的三个有荣誉称号的老团组成,郑维山率领这支攻坚突击部队,作为红30军的开路先锋,进行山地攻坚,攻城拔寨,江河强渡等作战行动,打了一系列漂亮的仗,初步显示出优秀的局势指挥才能。之后,城征途中,郑维山曾三次爬雪山,过草地,九死一生,三次参加红军主力会师,之后郑维山主动请缨,参加西北兰州战役,他以“能打”而驰名,之后无论是华北战场,还是北平和平解放,让傅作义感到“后怕”,凭借此战,他闻名军队。新中国成立后,朝鲜战争爆发,1951年2月,郑维山以19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,与司令员杨得志一起率部奔赴朝鲜战场。1952年6月,郑维山调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,1953年5月7日,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在汉城举行记者招待会,声称要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进攻,甚至狂言“必要时要单独作战”,这时,组织上已经找郑维山谈话,要他回国任北京军区司令员,但是郑维山立即表示:“就算是我不当军区司令员,我这次也要打好夏季反攻这一仗。”而郑维山在1953年的夏季攻势中,他策划和导演的一场3000多人大潜伏,创造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奇迹。当时,我方阵地呈“凹”字形,敌人阵地“凸”字形,为了完成志愿军夏季攻势的战役目标,必须要首先攻占883.7,949.2高地等敌人占领的前沿支撑点。经过缜密的侦查,郑维山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,5月上旬,第20兵团召开作战会议,参加会议的有兵团各军军长,政治委员和参谋长,信到任的第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,副政委杜义德等等高级将领。会议上,郑维山大胆提出了“实施大潜伏的设想”,决定采用潜伏手段打掉敌人的加强团阵地,决定采用潜伏手段打掉敌人加强团阵地,多数人不敢表态,只有事先通气的进攻部队第60军军长张组谅表示完全支持。刚带朝鲜的许世友对郑维山说:“我打仗素来是大胆的,可是你郑维山比我还大胆。”郑维山说:“我作出这个决定虽然是大胆的,却是有把握的,因为我认为敌人绝不会估计到我军会展开那样规模的进攻,更不会估计到我军会在敌人阵地前潜伏,我打仗历来是只要有70%的把握就敢下决心。”有人提醒郑维山:“哪怕是一个人动一动就会被发现,后果将不堪设想啊!”这时,作战室的电话响了,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来电话:“请郑维山同志接电话”。邓华对郑维山说:“我们考虑了你们的作战计划,我们认为打883.7,949.2高地的条件不成熟,我们的意见是不要打,请你们考虑。”郑维山回答:“我决心已定,错了我负责。”挂了电话,郑维山严肃地对与会者说:“这一仗一定要打,错了我负责,杀头杀我的!”第一个支持郑维山的第60军军长张祖谅说:“我和你共同负责!”郑维山一拍桌子说:“不要你负责,你只管打你的,错了,有一个脑袋顶着就够了!”之后,郑维山亲自坐镇60军,详细地问一些平时不注意的细节,他对张祖谅军长说:“3000人潜伏到敌阵前沿一天一夜,哪一点想不到,哪一个问题不解决,都可能功亏一篑。”而事实证明,金城战役在郑维山的带领下,获得全面的胜利,这是郑维山代理第20兵团司令员一年多来所指挥的最大的一仗,也是他离开朝鲜前的最后一仗。之后郑维山担任华北军区和北京军区副司令,在华北军区,他更是兢兢业业,不论是对东线设防,还是对北线设防,都呕心沥血。他亲自勘察定点,甚至施工,验收和总结推广经验,他都亲力亲为,他的足迹他遍华北的山山水水,在他的精心带领下,华北军区的国防工程进度,质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军队。而郑维山之后又被调任北京军副司令,在两个岗位上,郑维山一干就是14年,而之后,他被调任到安徽农村劳动近九年。1979年,他终于在组织的关怀下回到北京,但是郑维山的生活依旧困难,吃饭都成问题,还得从安徽的农场寄过来粮票,微薄的薪水,不足以支撑他渡过难关,于是他决定写信求助老首长徐向前…….求助徐向前,徐向前却不见徐向前收到老部下的求助信,非常重视,他当即报告总政治部,希望能够解决郑维山生活困难的事情,他在信中强调:“郑维山同志是开国中将,也是原北京军区的司令员,他的问题是北京军区来解决还是总政治部解决,请总部来定夺吧。”但是,几个月过去了,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落实,徐向前让秘书前往总政去打探情况,这也令他十分气恼和愧疚。而此时的徐向前已经力不从心,身体每况愈下,而郑维山得知后,便给徐向前的秘书打电话,恳请看望一下老首长。秘书听闻后立即报告给徐向前,他说:“徐帅,郑维山将军打电话来,希望过来看一下您。”谁知,徐向前听后却脸色一变说道:“不见了,我现在还有脸见他吗?”此时的徐向前还因为没有给老部下落实生活,而感到愧疚。闻讯赶来的郑维山,非常感激徐向前,还专门致信徐向前:“徐帅,不管问题能能不能解决,能得到您的关心,我已经非常感激满足了。”之后,在徐向前的督促下,由韦国清安排,很快解决了郑维山的困难,之后郑维山看望徐向前时,非常感激,徐向前劝慰道:“革命战争年代那么苦,咱们不都挺过来了吗?这点委屈不算啥,将来会更好。”1982年,郑维山奉命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,深受中央的器重,临行前,邓小平深切嘱咐道:“你去兰州当司令,我是放心的,带兵打仗你是内行,不用我多说,你去西北要培养十个接班人和绿化好大西北”。而郑维山上任后也是坚决落实邓小平的嘱托,也让兰州军区不少年轻同志走上了军队高级领导的岗位,绿化工作和边疆建设也取得了突出成绩。1985年,郑维山退居二线,2000年5月,郑维山逝世,逝世前,他含泪对秘书说:“看来去不了西北,去不了兰州了,到死时你能不能让我面向西?”弥留之际的郑维山用颤抖的手断断续续地写下“四十面向西”“大山口”的遗嘱,结束了自己85年的戎马生涯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很赞哦!(98)

相关文章